新闻动态

首页 > 新闻动态 > 加快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消费双升级
加快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消费双升级
2021-03-08 08:42:57

2020年中央一号文件要求,启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工程。农业农村部为此专门印发了实施意见,作出全面部署。做好这项现代农业发展的重大牵引性工程,既是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点内容,更是适应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和消费升级的重要举措。

加快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促进农业生产和农产品消费双升级

推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客观需要。城乡居民农产品消费正由“吃得饱”向“吃得更安全、更营养、更健康”转变。最近5年,我国肉、蛋、奶、水果、水产品人均消费量平均每年分别上涨3.3%、3.4%、1.0%、4.6%、1.8%。快速变化的消费升级,倒逼产业链、供应链提质增效,迫切要求加快发展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降低农产品产后损耗,满足周年供应和均衡上市需求,提供更多质优物美的农产品。

实现乡村产业振兴的内在要求。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是现代农业发展的重要支撑。目前需求缺口很大,有关资料显示我国鲜活农产品贮藏保鲜需求满足比例不超过20%。加快建设步伐有助于发挥流通对生产的先导性作用,促进生产、加工、物流基地建设,实现区域内技术、制度、管理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提升组织化、规模化、标准化和信息化水平,放大产业规模和外溢效应。

顺畅农产品高效流通的迫切需要。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为农产品提供了一条区别于传统的渠道与平台,契合了农产品跨地域、大流通、反季节的现实需要,产地供给增加“收储”,市场需求加大“投放”,形成产地农产品流通的“蓄水池”和“新渠道”,从而提升农产品市场运行的稳定性,促进产业链不同环节的分工协作、优势互补和一体化发展。

提高农业国际竞争力的有效手段。蔬菜和水果是我国的主要出口产品,由于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滞后,出口比重普遍不高,出口量仅占总产量的1.3%、0.6%。在全球农业一体化进程加快的形势下,应对跨国公司的产业布局和资本渗透,突破国外质量、技术和绿色壁垒障碍,需要加快产地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为提高我国农业国际竞争力奠定坚实基础,在危机中育新机,于变局中开新局。

借鉴国际先进经验,把握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重点

“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发达国家在加强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方面已有较为成熟的经验。一是注重公益属性。政府对设施建设和行业发展持续投入,加拿大国家铁路公司在政府支持下,成为北美地区效益最好的铁路冷链物流企业,韩国建立专项基金资助专业性农产品冷链物流公司,并对农协会员提供专项补贴。二是注重模式选择。日本、韩国等东亚国家形成了以农协为主体、不同层级批发市场相结合的仓储保鲜冷链体系;美国、加拿大等北美国家形成了“产地-超市与连锁店-消费者”冷链物流体系;法国、荷兰等西欧国家依托大型公益性农产品批发市场,利用现代信息系统和交易平台,搭建“水公铁空”多式联运的冷链物流体系。三是注重主体培育。2003年欧洲成立了由48家会员单位组成的冷链协会。日本农协在国内建立了多个专业化农产品冷链物流中心,能短时间内集聚优势农产品资源,保障冷链物流货源。

当前我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迈入了新阶段,截至2019年底,全国冷库容量近7000万吨,近5年以10%以上的增速发展。我们必须立足国情,借鉴经验,加快解决突出问题。一是基础设施能力严重不足。我国冷库容量位列世界第三,但人均拥有率约为0.1立方米/人,低于绝大多数可比国家。我国果蔬、肉类、水产品冷藏运输率分别为35%、57%、69%,远低于发达国家90%的平均水平。二是设施标准规范滞后。现有规范标准衔接不紧密,不成体系,不少地方温控手段原始粗放,缺乏统一标准。三是运营主体面临诸多困难。现有主体大多数实力相对较弱,资金筹集能力较差,难以适应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投资规模大、回收周期长、操作专业性强的客观要求。四是信息化发展缓慢。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我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信息化程度都较低,制约了交易效率提高,也不利于各级政府和市场主体的科学管理决策。

创新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思路与对策,确保建设工作健康有序发展

纵观世界农业发达国家和地区的成功实践,立足我国农产品仓储保鲜设施发展现状和特点,我们要提高认识,深入谋划,加快推进我国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由以松散集聚为基础向规模化、集群化方向发展,以产业融合为目标向社会化、组织化方向演进,以消费需求为引领向专业化、市场化方向迈进,以政府支持、协会服务为保障向标准化、集约化方向转变。

始终坚持一个目标,提升农产品产地贮藏保鲜能力。即围绕乡村全面振兴的总体目标,坚持“统筹布局、突出重点,市场运作、政府引导,科学发展、创新驱动,规范实施、注重公益”的原则,以鲜活农产品主产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和贫困地区为重点,着力保供给、减损耗、降成本、强品牌、兴产业、惠民生。力争通过“十四五”时期的持续努力,基本建立起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体系,使贮藏保鲜能力明显增强,农产品标准化、信息化、品牌化水平全面提升,新型经营主体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产销对接更加顺畅,农民就地就近就业明显增多,在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和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上发挥更加积极作用。

充分做好两个衔接,构建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平台。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是产地与市场的桥梁,是实现产品向商品跨越的推手。一是要与产业优势相衔接。坚持立足当前和着眼长远相结合,聚焦产业强县(市、区),选择产业发展基础好、产品特色优势强、设施需求强烈的镇乡村集中建设,体现产业优势,发挥规模效应,形成田间地头的“加工车间”“保鲜工厂”。二是要与消费需求相衔接。遵循客观规律,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针对当前市场供需缺口明显的品种和产销衔接明显不畅的地区,调动新型经营主体建设的自觉性、主动性和积极性,使财政资金流向主体较强、市场急需的地方,补齐短板,融通产销,尽快形成有竞争力的仓储保鲜冷链体系。

努力实现“三化”联动,促进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设施高质量发展。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中强化市场意识、应用信息技术、实施品牌战略,必将加快农业现代化进程。一是坚持市场化运营。加强新型经营主体培育,引导主体树立依托市场、顺应市场、把握市场的意识,按需经营,积极参与竞争,形成运营成本合理、产品独具特色、市场竞争力强的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发展模式。二是提升信息化水平。现代化的物流必须配套现代化的信息流。依托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建立信息采集制度,搭建全国性信息平台,按照规范化标准化配备计量称重、视频采集、温湿感应等设施设备,实现仓储保鲜冷链信息的自动采集、汇总处理和统一发布,为宏观决策提供数据支撑。三是加强品牌化引领。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运营中培育品牌,在品牌培育中促进发展,将其打造成品牌农产品的“孵化器”。以品牌连接农产品生产基地、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和消费大市场,构建品牌营销推介平台,提高运营效率。

抓实抓好四项建设,夯实农产品产地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基础。从产地贮藏保鲜设施入手,建立健全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体系。一是加强主体设施建设。支持县级以上示范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示范社配备规模适度的节能型贮藏通风库、机械冷库和气调贮藏库以及配套设施设备,补齐“最初一公里”短板。下一步还要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参与建设,共建共享共用。二是推进产地渠道建设。在产区成立流通型合作社、联合社、产销联合体或引入农业企业运营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通过发展精深加工、电子商务等方式,对接批发市场、加工企业和电商平台等,形成线上线下高效对接的流通渠道。三是加快流通体系建设。鼓励新型经营主体集群集聚建设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形成田头市场,快速批量贮藏、集散和分销鲜活农产品。推动全国性、区域性产地批发市场集中改善冷藏、冷冻、预冷等冷链物流设施,完善县、乡、村各级冷链集散中心基础设施建设,并与农产品物流骨干网络连接形成完整体系,构建稳定高效的农产品出村进城平台。四是加强标准规范建设。结合资源禀赋和产业实际,健全标准体系,制定标准高、接地气、可操作、适合不同农产品和季节特点的本地化技术方案和操作规程,提升兼容性与衔接性,确保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功能先进、运转安全、效益良好,实现全程可监管、可追溯、可视化。

着力构建“五个机制”,保障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有序发展。实现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快速建设,需要以公共资源的重点倾斜撬动配套基础条件和互补领域环节的协同投资,突破分散和小规模的瓶颈制约。一是健全责任机制。省级农业农村部门对本地区设施建设负总责,要抓好规划布局、目标制定、资金统筹、组织动员及督导检查等工作。地市级农业农村部门做好上下衔接、区域协调和督促检查,县级党委政府负主体责任,主要负责同志当好“总指挥”,做好建设布局、资金使用、推进实施等工作,对实施效果负责。二是落实保障机制。坚持“开源”与“整合”,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研究出台一批扶持政策,将真金白银投入建设中。统筹用好中央和地方专项支持资金,争取将扶贫资金、涉农整合资金以及专项债券统筹集中使用。推动金融机构创新产品、改善服务,对新型经营主体给予适当贴息支持。主动协调发展改革、自然资源等部门落实保鲜仓储设施用电用地扶持政策,对需要集中建设仓储保鲜冷链设施的田头市场,优先协调安排建设用地指标。三是建立管护机制。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要有人建、更要有人管,按照“谁所有、谁受益、谁管护”的原则,新型经营主体对其所建设施要承担相应的管护责任,实现安全运行并长期发挥效益。各级农业农村部门要加强专业指导,提升新型经营主体的规模组织能力、信息获取能力、设施维护能力和产品直销能力。四是构建服务机制。充分发挥信息采集和信息服务的双向互动作用,对设施运营主体提供管理、政策、市场、科技、电商、品牌、金融等方面信息服务,满足个性化需求,提升经营管理和抗风险能力。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专业优势和桥梁纽带作用,开展培训、咨询、营销、品牌培育等服务,提升设施运营主体经营能力。五是强化监管机制。健全完善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设施建设内部风险防控机制,强化监督制约,加强过程管理,严格纪律约束,对倒卖补助指标、套取补助资金、搭车收费等严重违规行为,坚决查处,绝不姑息。要压实实施主体直接责任,落实县级审核验收责任,建立可核查机制,全程全面公开各类信息,严格规范验收程序,确保设施质量和制度公平,努力把这项联农利农惠农的好事做好。

作者:唐珂(作者系农业农村部市场与信息化司司长)



上一篇   [返回首页] [打印] [返回上页]   下一篇

我要评论

  • *姓名:

  • *邮箱:

  • *内容:

  • *等级: